公元605年,即隋大业元年,为进一步控制关东和江南地区,隋炀帝杨广敕命营建东都,每月征发全国工匠200万人。公元606年年初,一座规模宏大的都城拔地而起,这就是当时的东都——洛阳城。自隋炀帝迁都至此,该城作隋都15年,相继为唐、后梁、后唐、后周等朝代的都城,武则天称其为神都,后人称其为隋唐洛阳城。
隋唐洛阳城主要由宫城、皇城、郭城、含嘉仓城等组成,面积47平方公里。
定鼎门是隋唐洛阳城外郭城的正南门,隋称建国门,唐高祖武德四年(公元621年)改称定鼎门。
定鼎门南对伊阙龙门,向北与定鼎门街、宫城正门应天门、宫城正殿明堂等呈南北一线,组成了隋唐洛阳城的南北轴线大街——定鼎门大街。定鼎门大街南北总长3.5公里,宽度达到116米,比如今北京的长安街还宽,可见隋唐洛阳城建筑之宏伟。
自建成到废弃,定鼎门作为郭城南垣正门的时间长达53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