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洛阳研学游学基地-真慧玩研学基地,
    平乐牡丹画创始人郭泰安的一生
    2014年5月15日,平乐牡丹画*一人郭泰安先生安然长辞。6月3日,《东方今报-洛阳读本》推出特别报道《怀念“平乐牡丹画*一人”郭泰安》,用朴实而饱含深情的笔触将这位虽科班出身、声*远播、*富盛*,但却一直被外人称为“农民牡丹画师”坎坷、平实而又*富传奇色彩的一生厚重于七个整版。
     
    是他让中国牡丹画飘扬过海,又走进寻常百姓家。
        一个一直背负着“农民画师”的身份符号,又坦然接受,并享受其中,甚至乐此不疲的画家唯有郭泰安先生。
        这才是开一代画风,又淡然宁静、波澜不惊、无欲无求的真正大师;一个把身心和灵魂都根植在农村的国画大家。
     
      郭泰安自幼学画,酷爱丹青,20世纪80年代开创平乐牡丹画,终造就“中国牡丹画*一村”。他一生教授众多弟子,带*着一群农民画家笔下淘金、脱贫致富,用底层艺术者的方式表述着自己的生活。
     
      郭泰安是土生土长的平乐人,村里老一辈的人喜欢叫他“黑秀才”,或者“鸠山”。
    “鸠山”是革命现代京剧样板戏《红灯记》中的头号反面人物,一*侵华日本军官的姓氏。上世纪六十年代村里排戏,吹拉弹唱、琴棋书画样样皆通的“黑秀才”郭泰安就被推选出饰演鸠山这个角色,因为演得好、深入人心,也便得了这个外号。当然,推选他来扮演这样一个在当时被人人唾弃的角色,还有个原因是他是*“右派分子”。
    郭泰安出生在普通而又贫穷的农耕家庭,老宅子里除了他们家,还住着其他几位堂叔伯。在长辈和同辈兄弟的眼中,郭泰安从小就是个爱学习的孩子,尤其喜欢画画。上世纪五十年代,他考进当时的洛阳师范学校(即洛阳师范学院前身)艺术系学习美术,主攻方向是人物画。
        平乐村历史悠久,据考证,因东汉明帝迎接西域入贡“马踏飞燕”筑“平乐观”而得*,是汉魏洛阳城外的一座皇家后花园。西汉*一个皇帝刘邦以及东汉、曹魏、西晋、北魏等朝代的众多皇帝,都经常光顾这里。这里也是文人骚客流连的地方,曹植就曾留下“归来宴平乐,美酒斗诗千”的诗作,也有说法李白诗《将进酒》中“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中的平乐也指此处。
        平乐的文化氛围自古就有,书画之风也源远流长,近现代画坛中颇具*气的郭漪山、郭祝山便出自平乐。生在这里的孩子,自小都爱涂鸦几笔。郭泰安当时也是村里凤毛麟角的几*高才生之一,成为村里的骄傲。
    然而1958年,出身农家的他被划为“右派”,遣送回家。
        回到村子里的郭泰安依旧受人欢迎。村里要搞一个反映“解放前十年、解放后十年和展望未来十年”的书画展,艺术科班出身的郭泰安自然被推举为组织者。凭着自己的绘画功底和艺术天分,这次书画展办得异常成功,吸引了河南省内外的很多地区跑来学习办展经验。
        除了画画这个专业,郭泰安还会拉二胡、板胡,能吹小号,懂雕刻,会演戏,还写得一手好字。斗争年代里,农村的板报、壁画、展览等基本上被他一手包办了。因为皮肤黑,村里人还送他一个称号——黑秀才。
    但是在艰苦的年代,郭泰安也没忘了自己的主业,画画。每天去农田里劳动挣工分,郭泰安也不忘在裤腰带上别一卷速写纸,忙里偷闲时就比着正在劳作的乡亲们画上几笔速写。
        学校开始停课,村里不上学的孩子越来越多,郭泰安就更加受欢迎,他又多了个“工作”,就是手把手教这些小伙伴画画,还由此产生了平乐村*一个绘画7人小组。平乐村*一批画牡丹的人也就从此产生,当然,这是后话了。
    上世纪六十年代初,郭泰安还和一起画画的几个伙伴参加了在洛阳的一个国画培训班,师从知*画家冯霞笙。在几个小伙伴中,就属他还有同村另一*画家郭丙均(洛阳师范学院美术系退休教授)成绩好,也是其他人公认的老师。
    困难时期,郭泰安家吃不上饭,他开始背着纸和笔沿着陇海线一路向西走。那时候还不流行照相,尤其在农村,很多人一生也留不下一张影像。郭泰安为有需求的人画像,每画一张能挣五毛钱。五毛钱,在当时算得上一笔巨款,相当于一个壮劳力6个劳动日所得。自己可以吃饱肚子,还可以贴补给家里。一同画画的几个人大都做过这样的事情,从东到西,从西到东,为了生存奔波在路上。
        若有人问平乐村*一批牡丹画家初是如何提高画技的,他们大约都会回答:画*袖像。郭泰安有美术功底,又在村里办了多次革命艺术展览,也算是小有*气,经常会有村镇单位来请他去画壁画。郭泰安就带着其他人,俩俩做伴,四处为人画*袖像。
        郭泰安还懂得“好评”的力量,走到哪都带着一个本子,每次画完都会让负责单位帮他写几句好的评语,这样再有人请他画像时,就相当于有了推荐信,更容易被对方接受。这个招数屡试不爽,为他们招揽了不少“生意”。
    能画画、能靠画画挣钱,按说郭泰安的日子应该过得比很多人都便宜,然而事实并非如此。郭泰安的妻子有心脏病,每每积攒些家底,总是要投到医药上去,依旧吃了上顿没下顿,还要经常靠别人接济。
        外界评价平乐的牡丹画“花多、色艳、喜庆”,画风以中国传统写意绘画技法为主,饰以醇厚色彩,花朵雍容艳丽,枝叶生动洒脱。这多多少少也都带了郭泰安的风格。郭泰安被称作“平乐牡丹画*一人”,在平乐,画牡丹的人多多少少都受到他的影响。
     
       郭泰安摘掉“右派”帽子的时候是1979年,这时候洛阳的旅游业已经开始发展。
    上世纪70年代末,白马寺经历了一次重修,负责雕塑、绘画的工匠,有多位出自平乐村,其中自然也包括郭泰安。重修后的白马寺吸引了大量外来游客,其中包含很多外宾。
        从此,郭泰安看到了卖画的商机。
        这时候他已经平了反,被安排到孟津县的学校当老师。趁着闲暇工夫,他画了许多一尺见方的作品,有竹子、老虎、熊猫,还有白马寺的山门、齐云塔等,每周末都有一天半的假期,他就带着画摆在白马寺门口卖给外宾,当然,和他一起卖画的,还有他的学生们,那时候一幅画一般可以卖两三块钱,已经很客观。
        1983年,洛阳举办*一届牡丹花会,百万游人接踵而来,雍容华贵的牡丹应和着时代变革的节奏开得异常热闹,深得人们喜爱。郭泰安此时经常到龙门石窟、洛阳王城公园、西苑公园等景点门口卖画。天天面对着美丽的牡丹,偶尔也会画一些牡丹写生练练手。一次,郭泰安随手画了一幅牡丹画,没想到很快就引来几个游人询问价格,表现出很大的兴趣。
        郭泰安又发现了商机,一幅牡丹画可以卖5块钱左右,比其他画价钱高,而且卖得也快。郭泰安把这个发现告诉了所有画画的朋友和学生,让大家都学着画牡丹。他自己也从此开始专攻牡丹画,后来索性在王城公园门口摆起画摊,专卖牡丹画。
        曾经有很多年,在西安的许多画廊都可以看到郭泰安的牡丹画作品,甚至在陕西机场大厅里,也悬挂了一幅郭泰安创作的巨幅牡丹画。据说,国家*导人李瑞环就因在机场看到这幅作品,后来专门托人向郭泰安求了两幅牡丹画。
    当然,这也是后话,郭泰安初把牡丹画打向西安市场的过程并不轻松。
        他的一*女弟子孙红霞曾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讲过这样一段故事:上世纪80年代,*不见经传的郭泰安背着牡丹画去敲西安一家画廊的门。主人开了门上下打量他一眼,赶紧把他堵在门外,并有些不屑地问道:“一个农民能画个什么画?”哄他离开。郭泰安就站在门口,操着浓重的河南方言,苦苦请对方看一眼他的画。后,画一打开,对方就挪不开眼,赶紧把他请进了门。自此,郭泰安的牡丹画才渐渐地在西安各家画廊中站稳脚跟。
        随后,少林寺方丈释永信在访问日本时,曾将郭泰安的一幅牡丹画作品《中国牡丹》作为礼品赠送给了日本佛教界*人古室进荣。这幅画深受对方喜爱,并在之后三次邀请郭泰安到日本进行文化交流。而他的作品也开始多次参加全国书画展并获奖,被国家*导人、海内外*流及书画爱好者收藏。郭泰安在画坛的地位也已今非昔比,人们提及牡丹画,必提郭泰安,更有人给他封了个“牡丹王”的称号。
        为了方便平乐画师互相切磋,也为了让大家出门交流时能有个“响当当”的*号,上世纪90年代中期,郭泰安牵头,由多位平乐画家组成了“平乐汉园书画院”,取平乐的由来“汉室皇家后花园”之意。书画院将画家们更好地连接在一起,大家定期碰头,互相切磋技艺、相互提高。
        看着每年牡丹花会郭泰安都带着画师们去洛阳卖牡丹画,而且收益不错,一些村民开始向他求教。有一次,一位同村人在西安一家画廊看到一幅署*为郭泰安、标价为4000多元的“天价”牡丹画,更是惊呆了,回到家便奔走相告。众人不禁惊叹,原来画笔下也可以蕴藏如此大的经济效益。许多有绘画基础的村民开始学习牡丹画,纷纷向郭泰安等人拜师学艺。
        1997年,郭泰安年满六十,正式从教师岗位上退休。退休后的*一件事,便是组织平乐画家们办了一次书画展。*一次展览的地点在平乐镇政府,由于平乐牡丹画已经在外销售多年,小有*气,很多爱画者慕*前来参观,随后郭泰安又在村支部展出了一次。
        展览结束后,郭泰安倡议汉园书画院在当地开办一个学习班。所有愿意学习牡丹画的人,只用出100元购置基本的画具,就可以免费进班学习。由郭泰安、郭肖伟、郭聚良等老一辈画家轮流执教。
        郭泰安画了一辈子画,也当了一辈子美术老师,对于学习班中年龄参差不齐、男女老幼更是拿出了当年教学生的要求。所有的学员都是从头教起,从画素描、打底稿开始,按照自己当年在学校的科班教学模式,一点点传授画技。*一期学习班,“毕业”了近60位画家,而他们,也成为后来平乐牡丹画产业中的中坚力量。
        到后来,外界评价平乐的牡丹画“花多、色艳、喜庆”,画风以中国传统写意绘画技法为主,饰以醇厚色彩,花朵雍容艳丽,枝叶生动洒脱。这多多少少也都带了郭泰安的风格。师从郭泰安,如今已经是知*牡丹画家的郭肖伟说,郭泰安教人画画,从不要求大家死板临摹,更多是强调让每一个人都创造自己的画风,而且要求*为严格,往往一笔画错,便要撕掉重来,这正因此,他和其他牡丹画家,才能在牡丹画的道路上各自走到今天。
     
      “一幅画,一亩粮,挥毫牡丹奔小康”,这句话在平乐可以说是耳熟能详。很多人因为学牡丹画真的奔向了小康,因为卖画,年收入从二三万甚至到二三十万不等,让很多农民彻底甩掉了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生活,走进画室,拿起画笔。
        然而在很多人看来,这一切,都得益于郭泰安。
        平乐村的牡丹画家郭聚良是上个世纪六十年代借由郭泰安走进了绘画的世界,跟着他学画,从此和郭泰安做了一辈子“伙计”。用他的话形容,郭泰安是“受了大半生的症”,这是句当地话,大意是命途坎坷、受苦较多。
        郭泰安前半生一直在努力挣钱,却一直没翻了经济的身,然而就在他穷的时候,看到郭聚良家没钱买油盐,还是立马从家里拿了一块钱给他。郭聚良说,就为这一块钱,他感激郭泰安一辈子,也把他当成值得尊敬的老师、兄长。
    郭泰安不仅是郭聚良的老师,也几乎可以称得上是平乐村所有画牡丹画人的老师。在生前,他的*一份工作也是老师——在平乐镇中心小学教美术。1979年,郭泰安得以“摘帽”,并被安排到孟津县一所实验小学教书。然而在这里教了五六年书后,郭泰安就要求调回平乐镇中心小学任教。
        这个时候还是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初期,农村学校根本从未有过专业的美术老师,美术课也是*不副实的摆设。但郭泰安还是坚持回来了,成为平乐镇*一个美术老师。
        很多人都说,郭泰安从城里回来是因为他恋家情结比较重,不放心老婆孩子留在农村,希望能就近照顾。也有人说,郭泰安曾经提过,他想回到家乡,帮家乡的孩子提高艺术文化水平。这两个理由似乎都有可能,但单*来看,似乎又不能成立。如今当事人已经不在,这个原因也许永远都没人能说得清了。
        似乎是为了验证,如今在洛阳工作的平乐人郑乾栋就记得,自己读小学的时候就是师从郭泰安。那是个“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的年代,家长并不支持孩子学习文化课以外的东西。然而在学校里,所有美术课需要用的纸笔,都是郭泰安自掏腰包给学生买。
        虽然此时郭泰安的画已经销路很好,经济上超出了同村人很多,而且一个孩子一年用的纸笔也花不了几毛钱,但对于整个学校的上千*学生来说,这依旧是一笔不小的开销。
        然而郭泰安的儿子听到这事后,却感到茫然,他竟从未听说过!但是仔细一回想,他又觉得这事很正常。
    村里有一户与郭泰安并不熟悉的人家,有一年农田里收成不好,家里揭不开锅。郭泰安跟别人聊闲话时无意间得知,就趁人不注意扛了50斤小麦送过去;村里有个退休工人需要去北京办手续,却捉襟见肘掏不出路费,郭泰安知道也是二话不说就帮对方垫上。这样的事例,有后来被大家彼此知晓的、也有仅当事人或少数人才知道的,数不胜数。
        村里、镇里很多人都知道,郭泰安组织了一个唢呐军乐队,趁着自己去洛阳卖画的机会,就给乐队招揽一些婚丧嫁娶的生意,每演完一场,乐队的成员可以得到一些辛苦费。然而只有郭泰安的家人知道,他自己从来没从中分一毛钱。
    所以在平乐街头提到郭泰安,几乎所有人都认得他。却并非因为他的画技,说的更多的是他人缘好。上世纪八十年代时,64路公交车从洛阳通到了平乐村里,终点站就在郭泰安家门口。村里人有事去洛阳或去孟津县城,都是骑自行车到郭泰安家门口坐公交。郭泰安的儿子记得,那个时候,他们家就是个自行车停车场。每天都有很多自称认得郭泰安的人,把车子寄存在他们家的院子里。
        在郭泰安的学生郭肖伟心目中,郭泰安就是个不计较、不保守、不藏私的人。特殊年代里的两个外号“鸠山”、“黑秀才”,其实听来都让人不那么舒服。但郭泰安自己却不在意,无论什么时候有人这么叫他,他都乐呵呵地接受了,就跟听到自己真正的*字一样。
        郭泰安这种不计较的脾气,外界喜欢称郭泰安为“农民牡丹画家”,他的学生和子女都觉得有“偏颇”——郭泰安出身艺术专业,属于科班,且他山水、花鸟、人物画皆通,并非专一只画牡丹。而且,郭泰安一生都在三尺讲堂上执教,实在不能被归到“农民画家”行列。郭肖伟觉得,自己和其他跟随郭泰安学画的人被称作农民无可厚非,但郭泰安并不应该有这个称号。可无论身边人说什么,郭泰安自己从没提过这事,就当个外号。
        上世纪九十年代末,郭泰安在画坛的地位早已今非昔比,然而在亲友的印象中,多年来,无论是谁上门求技,他都是倾囊相授。曾经有一位来自渑池的美术爱好者,每次找上门来都要停留两三个月,吃住都在郭泰安家里,郭泰安义务传技,却分文不取,很多人管这叫“白吃白住白学”。
        2007年,平乐在原来的汉园书画院基础上正式注册成立了洛阳*一个农民画院——平乐牡丹画院。所有人都请郭泰安出面继续担任院长,然而已经70岁的郭泰安推辞了,他觉得自己年纪大了,以后有些工作应该交给年轻人去操心,而他,就想清清静静画几年画。
     
        2008年,平乐镇曾做过一次统计,当年,该村可以销售牡丹画超80000幅,为画师们带来直接经济收益500万元以上。数年间,平乐牡丹画迅速崛起,并且在画坛大放异彩,形成了书画、装裱一条龙的产业链服务体系。“平乐牡丹画”也已经成为平乐一块金光闪闪的招牌。
    这一切,可以说实现了郭泰安“愿富贵的种子撒遍千家万户,愿洛阳牡丹的芳香飘向四面八方”的心愿,然而他自己却未能亲自见证。
        如今的平乐街头,林林立立的画室有数十家,从事牡丹画创作的有800余人,其中称得上专业*的就有150人左右。当地政府部门曾做过粗略统计,一个家庭每年可以靠画画收入2到3万元,画技较高的画师则可能突破20万元!当地百姓从七八岁的少儿,到七八十岁的老人,大都能画上几笔。除了作画,装裱、销售等一条龙的书画服务体系也早已形成。牡丹画在平乐,俨然已经成为一个完整的产业链。
    其实,牡丹画产业的兴起,应该从2007年算起。
        2007年,郭泰安在原来的汉园书画院基础上正式注册成立了洛阳*一个农民画院——平乐牡丹画院。在他的悉心传授和村民的相互传、帮、带下,当地绘画队伍不断扩大,平乐村渐渐发展300多*村民具备了*自作画的能力。这一年,平乐村先后被文化部、民政部、省文化厅授予“文化艺术之乡”、“河南省特色文化产业村”等荣誉称号,有了“农民牡丹画创作*一村”的称号。
        随着国家加大对文化产业和三农经济的重视,2008年,河南省、洛阳市前后提出“文化强省”、“文化强市”的目标,而平乐这里农民画牡丹致富的现象也得到政府的关注。
        尤其在2008年洛阳牡丹花会期间,洛阳举行了一次“千人画牡丹”申报吉尼斯纪录活动,仅平乐村就出动了一百多位画家参与,并且表现优异。
        平乐牡丹画一炮而红。
        2008年起,政府开始介入平乐牡丹画的推介与培养发展,由平乐镇政府出面,为画师们寻找提供培训、创作的空间,并开始在各*主流媒体上大力推介平乐牡丹画。洛阳市政府也组织了洛阳市美术家协会的画家们来给村民培训。每年的七至九月,王绣、文柳川等著*画家会专门集中地为村民上课,使得平乐牡丹画更具备专业水准。
        郭泰安一生爱画,却很少留下文字性的表述。在他的一本牡丹画册中,有这样寥寥数语:我不聪明,也不伶俐,但我凭借着自己的勤奋好学,对翰墨的执着求索,愿富贵的种子撒遍千家万户,愿洛阳牡丹的芳香飘向四面八方……
    平乐村村委会主任郭玉灿本身也是一*师从郭泰安的牡丹画师,2008年,他回村竞选了村委会主任。此时,平乐牡丹画已经发展得生机勃勃,从事牡丹画创作的人也已有数百人。然而平乐村却缺乏一个场地,可以集中展示、销售画师们的作品。郭玉灿萌生了建立牡丹画产业园区的想法,也是跟随老师郭泰安的脚步,带着平乐牡丹画产业越走越远。
        牡丹画创意产业园区项目的进行很顺利,从国家到省、市主管部门,都给予了园区*大的政策和资金支持。2010年动工,次年4月,一期占地一百亩、投资3848万元的中国平乐牡丹画创意产业园区建成投用,并举办了*届全国农民画展。
        2010年两会期间,30*平乐村的牡丹画师受邀到北京798艺术区做画展,出自基层农民手中的牡丹画作,也登上了*都的大雅之堂。“一幅画,一亩粮,挥毫牡丹奔小康”,这句话已然成为现实。
        郭玉灿说,画画对平乐村的改变,不仅仅是农民经济收益的增加,更多是村民精神面貌的变化。现在的平乐街头,几乎看不到打牌赌博、滋事闹事的现象。平乐村的街道变宽了,楼房也高了,很多村民都有了私家车,而这些都是平乐10年前看不到的景象。而平乐的牡丹画,也是对这一现状的写照,就像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刘大为对平乐牡丹画的评价:“给人向上的、美好的、希望的力量。”
        中国平乐牡丹画创意产业园区建成后,以此为平台开始将牡丹画产业市场化运行,使得当地的文化产业不断壮大,画家们的收入也随之提高。然而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目前的牡丹画产业更多是为画师个人带来经济收益,属于“富民阶段”。
        去年起,平乐镇提出“文化旅游创品牌”的目标,透露出将单一文化产业转向旅游业发展的信号。
        在中国平乐牡丹画创意产业园区的背后,已经流转出了近万亩土地。眼下,在一区间内的花卉苗木已经栽植,水电网路也通了进去。这里一面毗邻佛教圣地白马寺,一面背靠着汉魏故城平乐镇,未来的方向是要打造一座“汉魏风情园”,将作为旅游休闲度假目的地打造。
        这一规划的目的,是要借助平乐牡丹画这块金字招牌,让单一的文化产业带动整个平乐镇旅游业的发展,将“富民”终变成“强镇”。
        平乐镇距离洛阳城区仅15公里,自身拥有深厚的文化底蕴,且兼具文物、遗址、宗教、绘画等多种文化元素,可以说是洛阳近郊游的一块理想地。
        按照平乐镇政府部门规划,在3至5年内,将可以看到平乐镇转型后的样子。由郭泰安开始,积淀了近三十的牡丹画产业,终将喷薄爆发。
        然而,这一切郭泰安本人已经无法见证。2009年元旦前后,郭泰安患上脑梗死,随后逐渐失去记忆、意识。在平乐牡丹画产业快速发展的这几年里,郭泰安大部分时间已经忘记自己是一*画家,也忘记了平乐牡丹画和自己的关系。而当年他请辞平乐牡丹书画院院长时那“清清静静画几年画”的心愿也未曾实现。
     

版权所有:洛阳天天旅行社,旅游经营许可证号:L-HEN03098 , 营业执照:914103055948865814,

总部地址:洛阳市涧西区长春路洛铜集团3-3-1108,豫ICP备19007921号-1

合作加盟

13526903457

全国咨询热线

0379-64859400

友情链接


版权声明: 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旨在传递更多信息,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具体请咨询客服人员。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站联系的,请发送邮件至869639482@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