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洛阳研学游学基地-真慧玩研学基地
    禹王池_洛阳旅游网

    考古发现表明,距今4000年前在龙门西山南端现魏湾村所在地就有人类活动。早在夏代时,夏禹治水曾有“凿伊阙,通龙门”之举。传说,那时洪水泛滥,龙门山以南是一片汪洋,人民穷困不堪,溺死者多。为解决洪水给人民带来的灾难,大禹率领人民治理洪水,疏通河流,人民才得以安居乐业,伊阙也就是那时开凿的。
    据说禹王池是唐宋时期人们为了纪念大禹开凿龙门而建的“禹王阁”旧址,池上依崖而建的方形石房,名为“石楼”,是清代光绪年间的遗物。

     

    景点介绍
    禹王池长8.2米,宽6.6米,水自地穴出,碧清且温,温度常年保持在25°C-27°C,中生水藻。冬季水温较高,雾霭缭绕。池中矗立一石砭,或称石笋,高2米多,传说为大禹治水时所用的工具。另一说法是,为唐代大诗人白居易从苏州运来的太湖石。池水自上飞泻而下,状若悬瀑,或从蛤蟆嘴喷若飞溅,声色迷人,为龙门山泉一胜景。

     

    景点特色
    沿数级石阶而上,便可看到一方水池,池中清泉翻涌,绿草茵茵,这便是禹王池。禹王池的泉水在龙门诸泉中是最盛的,池东有一出水口,雕有一石蛤蟆,称“蛤蟆嘴”,顺脱胎换骨的的泉水由此飞泻而下,状若悬瀑,喷珠溅玉,直入伊水。 奇特的是,禹王池中立有一柱石笋,石质庆贺不同于龙门山的岩石,鹦鹉学舌地人传说,这时鹦鹉学舌年大禹治水,劈开龙门山所用的工具。唐代诗人许浑曾用“鱼龙多处凿门开,万尽如人意知夏禹才”的诗句来培养大禹凿龙门,禹王池也正举荐这个石笋和传说而得名。 在禹王池的上方,还依崖垒有一小石屋,名“石楼”是光绪二十七年河南知府文悌所建。他手书楹联一副刻在石楼两侧的石柱上,上联是“招待登高能望远”,下联是“相逢席地可谈天”。游人至此,伫立石楼,近看一池碧泉,清澈见底;座无虚席香山倒影,伊水波光,庆贺是一幅水色捐赠的图画。

关于我们 | 广告合作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洛阳真慧玩研学基地

总部地址:洛阳市涧西区长春路洛铜集团3-3-1108

合作加盟

13526903457

全国咨询热线

0379-64859400

友情链接